全部导航

  新闻资讯     |      2024-07-29 14:13

  湖北应城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8个白色储换热球罐稳稳矗立,地下500米处,拥有100多万立方米储气空间的废弃盐穴正进行注气排卤调试,力争年内实现机组全容量投产。

  “这是世界首台(套)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类似‘超级充电宝’,每天可储能8小时、释能5小时,全年发电量约5亿千瓦时。”中国能建数科集团副总经理李峻介绍,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增加,但它们比较“调皮”,电力供应有时过剩有时不足,而且频率忽高忽低,需要储能来担当“绿电管家”,平衡电网供需。

  用电低谷时,富余的电能驱动压缩机,将空气压缩成高压状态。压缩机,类似自行车打气筒,可将空气打进“轮胎”里,这个“轮胎”就是盐穴、人工硐室等密封储气库。压缩空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则以热水、熔盐等形态储存在地面的储热罐中。

  用电高峰时,地下储气库会释放所储存的高压空气、储热罐释放所储存的热量。这时,高压空气被加热,使其具有极大的膨胀力来驱动空气透平发电机组,就像吹动风电机组的“大风车”一样,产生电能向电网供电。

  压缩空气储能具备大功率、长寿命、深调峰、易选址等特点,单机功率可实现数百兆瓦甚至吉瓦级的储能容量,寿命通常可达30年以上。目前电站的建设周期通常在18至24个月,单位建设成本每千瓦6000元至8000元。随着规模化效应显现和工程技术日趋成熟,建设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近年来,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发展迅速,科研成果和工程应用走在了世界前列。从500千瓦实验装置、10兆瓦示范、60兆瓦商业运行,到300兆瓦等级机组并网成功,再到首个600兆瓦等级机组完成可研评审,压缩空气储能逐步迈入规模化工程应用阶段;与此同时,系统效率持续提升,不少电站能达到65%至70%。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张健介绍,从产业链环节看,压缩空气储能主要包括压缩机、储换热设备、储气设施、膨胀机等关键环节和设备,与火电、动力设备等行业接近,自主可控程度较高。

  目前,压缩空气储能仍然存在着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所能储存的能量相对较少、效率有待提高、系统相对复杂等短板。

  张健建议,推动压缩空气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应用,还需在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降低建设运维成本、拓展应用场景、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努力。

  今年,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56个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其中11个是压缩空气储能路线。“随着技术不断完善和更多项目落地,我国压缩空气储能产业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中国能建首席专家、数科集团董事长万明忠认为。

  7月26日,救援人员徒步前往武都区三河镇姚沟村三社,沿途道路堆满巨石。7月22日至24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甘肃陇南境内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7县(区)114个乡镇8.7万人受灾,道路、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

  “北京中轴线日,正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7月27日,正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近日,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组织的2024年江源综合科学考察正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进行中。近日,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组织的2024年江源综合科学考察正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进行中。

  当地时间26日上午10时许,执行“和谐使命-2024”任务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抵达马达加斯加安齐拉纳纳港,开始为期7天的友好访问并提供医疗服务。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的第三极,作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但这里的生物链完整,生态多样性丰富。

  记者从福建省气象局获悉,今年第3号台风“格美”7月25日19时50分前后在福建莆田市秀屿区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33米/秒,台风级)。记者从福建省气象局获悉,今年第3号台风“格美”7月25日19时50分前后在福建莆田市秀屿区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33米/秒,台风级)。

  青海省三江源区地貌复杂多样,峡谷、雪山、草原,交织成一幅幅千姿百态的自然生态画卷。青海省三江源区地貌复杂多样,峡谷、雪山、草原,交织成一幅幅千姿百态的自然生态画卷。

  7月24日,来自新疆的游客在蝴蝶泉景区体验非遗项目“白族扎染”。目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进入暑期旅游旺季,游客在这里游览苍山洱海,体验民族文化。7月24日,乘坐大理苍山洗马潭索道的游客抵达苍山景区。

  台风“格美”将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根据《福建省防汛抗旱防台风应急预案》,福建省防指于24日18时提升防台风应急响应至Ⅰ级、防暴雨应急响应至Ⅲ级。根据《福建省防汛抗旱防台风应急预案》,福建省防指于24日18时提升防台风应急响应至Ⅰ级、防暴雨应急响应至Ⅲ级。